大力提倡奉贤侨联夜门:免费为居民服务-光宇拉线编码器
众所周知,医生这个职业是很辛苦的,我们觉得医患关系这么紧张,但是还是有善良的医生,侨联义务就从今年三月份到十一月份夜门诊已开诊1268周次,接待病人27535人次。
每周四晚6点至8点,中医医院门诊大楼的六楼针灸科总是灯火通明,问起周围居民,他们都知道,那是侨联义务夜门诊。12月7日晚,6楼如寻常一样开始亮起了灯,但夜门诊的门口却有所不同,几排座椅,一个幕布......
原来,侨联义务夜门诊推出了新“业务”:每季度开展一次不同主题的健康讲座和医疗咨询。当天的讲座围绕“冬令进补”,指导百姓正确选择进补食物及方案。
虽然天气渐冷,晚上6点未到就已有几位病人早早等候。家住育秀一区的杨老伯一有空就会来夜门诊治疗腰疼,“前几次我都是准时到的,听说今天还有个健康讲座,就特地早点来了,怕排队哟。”
和杨老伯一样早到的,还有一位年轻的刘女士,“我是常客啦。”刘女士说,“从夏天到现在,每周四都来夜门诊针灸。每次做完就觉得整个人都放松了,这里的医生每个我都认识,态度又好,技术又好。”
夜门诊的“医生库”共有16人,每周有4名医生当班,他们来自区中心医院、中医院、奉城医院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,很多医生说,“之所以主动报名,是想把这份公益事业薪火相传下去。”
1988年,基于医疗资源有限,当时区侨联成员老中医陈应伯倡办了夜门诊。在他的感召下,越来越多的医疗人员加入其中,形成以中医为主,针灸、推拿、拔火罐为辅,擅长看常见病、慢性病的“侨联义务夜门诊”。
15分钟针灸,15分钟拔火罐,一套流程下来,至少半小时。很多医生下了班火速赶来,来不及吃晚饭已是常事。
“印象很深的是夏天的时候,病人特别多,中医院的张大通副院长就跪在地上给病人膝盖施针。”门诊负责人谢秀美回忆道,张院长是夜门诊的“元老”,能坚守到现在,因为心里放不下这些病人。如今,除了附近居民这些“常客”,很多病人从奉城、平安慕名前来,夜门诊有时要开到晚上11点才结束。
今年3月,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,奉贤区卫计委从社区好中医、有侨界背景并结合岗位特色,挑选出更多年轻医生。截至今年11月底,侨联义务夜门诊已开诊1268周次,接待病人27535人次。
善良的人那么多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善良呢?所以一定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好人存在的,千万不要因为看到过坏人,就认为这个世界上都是坏人了! |